任海涛,男,1981年生,河北廊坊文安人,2007年毕业于必威,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必威副教授、硕士研究生导师。
任海涛老师2000-2007年就读于必威,获法学学士(班主任:李玉虎教授)、民商法学硕士学位(导师:贾登勋教授),毕业后留校工作。2008年9月-2011年6月攻读华东政法大学法史学博士(导师:何勤华教授)。2011年7月,入职华东师范大学必威从教。2016年,华东师范大学确定大力发展“教育法学”学科,为配合学校布局,研究方向转为:教育法学、法治教育学。任海涛老师系在兰大一分部读书的最后一届必威毕业生,并于2002-2003年担任《兰大法律评论》主编。
任海涛老师曾主持省部级课题多项,参加国家重大课题3项。2016年以来,多篇论文被《新华文摘》、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》全文转载。曾参与全国《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》起草工作,并且参与《大纲解读》、《配套读本》编写工作以及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、《教师法》等法律修改工作。8篇有关“教育法治”的咨询报告被省部级及以上部门采纳并转化为立法建议,其中,有关“校园欺凌依法治理”的研究成果被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修法草案吸收,有关“校园性骚扰依法治理”的研究成果被教育部相关文件吸收。现研究方向为:教育法学、法治教育。代表性学术作品:《“校园欺凌”的概念界定及其法律责任》(论文)、《校园欺凌法治研究》(著作)。
对于自己的母校,任海涛老师表示:“人有两个出身,第一个出身是父母所给,第二个出身是母校所赐。兰州大学立根陇原、锚定西北、底蕴深厚、独树一帜、自强不息。兰州大学是我成长的摇篮,必威的老师如父母兄长一般指引着我前进,十几年前的谆谆教诲尚历历在目。希望后来的师弟、师妹们珍惜母校的平台优势、重视必威老师们辛勤的耕耘和无私教诲,早日成才,回报母校与必威的培育之恩。”在母校兰州大学即将迎来110周年华诞之际,任海涛老师特作诗一首深情表达对母校的祝福与感恩之情:
三十八岁寄怀
2019年作
少慕贤良耕读勤
皋兰名黉教泽深
中隐东南十载后
冰心依旧在昆仑
附录:
临别共勉赋
任海涛
(本文刊载于2005年《兰大研究生》毕业纪念专栏)
耕三年而有一年食,耕九年而得三年养,斯语不可不记也。自蒙学之初至成学之今,尔来二十余载矣。转视身后,年近而立尚无大建之功,厚积三载已具宏为之能。入斯门时曾以兰大为荣,去斯地后可为母校争光?此事实需时时警醒矣。
大学实为育人修德之所、思辩提升之地!先生谆诲之言犹然在耳,同窗争驳之语久挥不去。课堂之学,或未能尽补于世:书文之章必可全我心志。修身之法、为学之道取于斯地,创建之能、经济之才成于斯时。自今日而入世践履,斯德斯学、斯言斯行,岂可尽去?吾辈学有所异、术有所专,加之内外之因,则未来之人生轨迹必不可同一。为水则有润下之能,为火则有炎上之才,为木则有曲直之秉,为金则有展铸之性,为土则有稼穑之功。凡此种种皆为个人立世之基,亦为人世演进之所依者也。吾辈于德才言功之处必应谨效之,方可显其行健、势坤之所求。
往昔种种,犹不可追;来日种种,尚非定数。夜半卧谈、聚会戏语,已成昨日云烟;激扬文字、无羁谈吐,日后恐再难现;偾嫉之心、挣黎之念,或会败于现实面前;超然物表、傲视四寰,未免驯于实利泥潭。往昔惯为幻虚境,自此始入真人间。沥心运思之痛,着力钻研之苦,而今一笑付焉!师徒之深义、金兰之厚情、花蝶之缠绵,难料何日再续此情缘。归去来兮,斯时难转!今日别旧轨,明朝谱新篇。三载厚积待薄发,十年磨刃图一展。前途无量,仍需力搏;才学已俱,不可怠焉。笃初诚美,慎终方圆。
将此处之学现化为功业仍需力拼!去日苦多,来日方长。尽心为之、着力求之,或不可得必有所获;日复一日、年复一年,终有其酬。至是时也,母校当与子共荣!